中国-阿拉伯国家综合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卡利姆专区 > 媒体访谈

《齐鲁画报》:中阿交流路上的浪漫使者

发布时间:2016-11-20来源: 齐鲁画报



 

49b948f7t7a1c94c65950&690

 

 

 

北京,建国门使馆区的齐家园外交公寓。中阿网创始人兼总裁秦勇——每天清晨都会早早地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作为中阿网掌门人的秦勇,早在2006年8月8日便成功创办了首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民间交流的网络平台——中阿网。自那时起,中阿网便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第一个门户网站。

年轻的中阿网和她的掌舵人秦勇在三年前成立之初,并没有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当时,无论是主流的还是民间的视野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欧洲与美国,而广阔的阿拉伯世界似乎没有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里来。尤其是在民间,人们对于中国的近邻阿拉伯世界仍感觉遥远而又神秘。

然而,随着中阿网成功运营三年后的今天,这一切,都在发生着悄悄的改变。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阿友好交流使者,我将中阿民间交流当成我毕生的事业”,中阿网总裁秦勇先生笑着对记者说。

在路上:一位诗人的寻找与流放

早在十年前,现在的中阿网总裁秦勇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一个在传媒界响当当的资深主编。

从山东枣庄走出来的秦勇在求学年代里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出生于70年代的他,在骨子里至今仍葆有他们那一代人所特有的理想与信念。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他这样深情地写道:早在青年时期,我就产生了一种叛逆的情绪,不断地观察社会和人生,发现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时候我已经无法改变自己了。

这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在读书期间就曾创办文学刊物《世纪潮》,并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归宿》,之后他所创办的文学报刊《人间世》与《齐鲁臧否》更是得到了包括冰心、臧克家、牛汉、贾平凹等诸多文学名家的赞扬与支持。

而那以后,这位新锐的文学青年便一头扎进了新闻界,开始了另一种激扬的人生追求。从山东南下广州,从广州转道上海,从上海北上北京,一路奔走,一路探寻。1999年,任职于《科学时报》期间,他以“袁始人”为笔名针对导演冯小刚的贺岁片发表的一系列批评文章,在当时众口一词的“红包评论”中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袁始人这个名字也被众人熟知。那一年,他才27岁。

时过境迁,这一切在今天的秦勇看来,早已成为过往云烟。

1998年春天,年轻的诗人秦勇和他的同道于贞志、欧雪冰等人一同在北京大学西门的好月亮酒吧成立了“蓝色老虎”现代诗歌沙龙,几年下来,他们在一些酒吧、书店、大学等场所举办了多场诗歌活动。

秦勇向记者这样描述当年令他们迷恋的诗歌世界:蓝色老虎,首先是博尔赫斯笔下来去悄然、不可捉摸的老虎令人着迷;其次在蓝色的神秘之外,我们希望老虎作为一个象征,象征任何一个时代中不为物质所淫的高贵精神。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弥漫在日甚一日沉陷中的精神持有者的乡愁。

这一切,正是当年秦勇本人的精神写照。怀抱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而不回头,在理想世界与现实巨壳相互磨砺中,诗人秦勇经历了一次次精神世界的磨难与升华。在写于2000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他开篇便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形而上的人,浪漫的个性和反叛的思想将要构成我的一生,但我深知其中有痛苦也有欢乐。

2003年10月22日,诗人秦勇收拾包裹、打点行装再次上路。这是一次更为漫长的精神远足,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北京,而目的地则是神秘圣洁的西藏。

美国“垮掉的一代”精神领袖凯鲁亚克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在路上》中这样写道: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对于年轻的诗人秦勇而言,这一次上路则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觅寻与昄依。

在经历了八天的长途旅程后,诗人秦勇在拉萨住了下来。在四处都弥漫着宗教气息、神秘而圣洁的拉萨,秦勇在那儿一待就是两年,两年的思考与修悟,两年的沉淀与升华,一个曾经激情叛逆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了一位深沉内敛的思想者。

2005年10月22日,时隔两年后,秦勇回到了北京。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单一人,伴他回来的还有年轻美丽的妻子与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儿子。

 

在北京:中阿交流门户网的奠基人

今年36岁的中阿网总裁秦勇留着微卷的头发,面相酷似阿拉伯人,他还有一个阿拉伯名字:卡利姆(意为慷慨大方富贵之意)。

回忆起四年前刚回到北京时的情景,秦勇仍然唏嘘不已。

身上只有800块钱的秦勇刚到北京时带着妻子和不满两个月大的儿子寄住在老师家里。之后又反复搬家,初到北京半年的时间里,秦勇和他的家人四处漂泊。在最为拮据的日子里,连交房租都成为秦勇头疼的事。

住在通县龙旺庄时,由于交通不便,秦勇每天进城办事就必须想着要赶最后一趟公交车回家,每次到站时妻子早就抱着儿子在那儿等着他了,有时要等一两个小时。

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里,冥冥之中命运开始眷顾这位执着拼搏的山东汉子。在一次整理资料时偶然发现的一张与伊拉克驻华大使穆瓦法克·阿勒阿尼的合影照片,让秦勇陷入了回忆中:那还是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秦勇在一家电视台负责策划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专题,所以有机会采访到了伊拉克的外交官穆罕默德先生,这位精通中文的外交官向秦勇介绍了许多关于伊拉克的人文风貌,从那以后,秦勇便开始关注伊拉克及诸多阿拉伯国家。

这一次偶然的发现,点燃了秦勇的创造激情。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后,秦勇发现:国内尚未有一个网站能比较详尽地介绍阿拉伯国家,实现中阿之间的民间交流。

就此,秦勇下定决心要建一个综合门户网,搭建中阿交流的网络平台。

这个大胆的设想马上被秦勇付诸实践,起步尽管困难重重,但秦勇倔强的性格促使他顽强地走下去。自己没有电脑,便跑到网吧里去做调查下载资料建网站;在家办公时,为了为他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氛围,妻子常常抱着不到一岁的儿子出去逛超市……

经过几个月的构架,秦勇心目中的中阿综合门户网已初具规模,2006年8月8日,由秦勇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家中阿交流网络平台——中国阿拉伯网(简称中阿网)正式上线运营。这一年秦勇刚刚33岁。

秦勇对记者说,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阿两大文明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构建了伟大的丝绸之路,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中国的丝绸、瓷器通过古丝绸之路进入阿拉伯国家,然后转往欧洲。同时,阿拉伯民族光辉灿烂的医学、天文学、几何学乃至伊斯兰教也通过古丝绸之路转入中国,并融入中华文明。长期的友好交往使得中国与阿拉伯两大古老灿烂的文明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也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阿网的建立,是在前人交流基础上做的延续,在全球化的今天,依托中阿网这一平台所作的交流更是立体和多元化的,它将涉及到文化、教育、旅游、艺术、经贸、投资等各个领域。建立之初,秦勇总裁就希望要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为中阿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平台,成为政府外交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这是三年前秦勇为他一手打造的中阿网所赋予的品质,这一品质的构建与充实也显示了这位年轻的总裁所具有的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长远的战略思路。

秦勇认为中阿交流的多层次性与全方位、立体化的制度构建是分不开的。而此后三年里,依托中阿网在中阿交流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验证了这一构思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中阿网从上线那一天起,就站在了文化交流的山峰之巅,便具备了广阔的文化视野,而准确的制度架构,更是推动中阿文化交流这具大车不断前进的动力”,秦勇笑着对记者说。

 

语言:打开中阿文化交流的心灵之门

记者手中有一份精致的中阿网语言培训中心为阿拉伯驻华使节教授汉语的招生简章,作为国内最优良的语言培训机构,一直以推动中阿文化交流为宗旨,而他们所推出的阿拉伯驻华使节汉语培训班,仅是这个语言培训中心为驻华使节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

秦勇说:语言培训是中阿网自成立以来最基础的服务项目,针对不同的群体,所提供的语言培训也不同,还有针对旅游留学的培训等等。

早在中阿网成立之处初,语言培训便成为中阿网的首选。秦勇仍然清晰地记得2006年10月首期阿拉伯语培训班开课时的情景——仅有三个学生。然而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与全方位的教学宗旨使得中阿网语言培训迅速扩大起来。

秦勇带领他的团队,在教学模式上设立了初级班、中级班、周末班、暑假班等等,还成立了阿拉伯语沙龙,建立了会员章程。从2006年8月到现在,中阿网语言培训举办了多期阿拉伯语培训和汉语培训。语言培训成为中阿网的一个品牌!

品牌塑造是秦勇一手打造中阿网这个交流平台的战略思路之一。在针对阿拉伯驻华使节量身打造的汉语培训班上,中阿网聘请了中国最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授时注重了中国文化、社会习俗、待人接物以及外交方面知识的讲解,使得培训更具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简章一经发出,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就纷纷产生了兴趣,中阿网语言培训在他们这个群体中早已耳熟能详。

一位也门驻华使节的新闻官甚至还带着他的儿子来学习汉语,当10岁的小穆罕默德向着他的新闻官父亲说出“爸爸您好”四个字后,授课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他,而坐在一边的父亲也笑的合不拢嘴。

记者看到,在一间挂满阿拉伯各国国旗的宽敞教室里,来自也门、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伊拉克、阿曼、利比亚等阿拉伯驻华使馆的二十多位外交官在认真听课,他们每人一张精致的小课桌,聚精会神地听授课老师的讲解。

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助理穆罕默德·沙菲博士在学习汉语感言中这样说道:相信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为阿拉伯与中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而感到自豪,并且也希望这种关系和发展一直会持续下去。我们认同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中的重要性和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中国代表这一个新的世界,或代表着这个世界从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中一路走向的未来。她将文明与现代、当代和传统、科技和技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全融入到一起,所有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学习汉语的动力。

语言培训在阿拉伯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中可谓有口皆碑。而秦勇认为:在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中阿双方加强相互的学习与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加强语言的学习,则是通向彼此世界最基本的桥梁。

在未来:这是我一生的事业与梦想

2009年3月,中阿网启动了融资计划,希望早日找到投资,实现中阿网进一步的海外扩张战略。秦勇说这是中阿网成立三年来第一次启动融资计划,而现在已有多家投资公司看好中阿网。曾有一位投资人与秦勇深入交流会晤后这样称赞他:您的真诚深深打动了我。而秦勇的品牌战略、运行计划、创新理念,更是让这位资深的投资人折服。

秦勇对此则微笑着说:我的思想与表达,无不是基于三年来与我的团队所取得的成绩之上的。这位谦虚真诚的山东汉子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秦勇的战略思考中,不仅仅是现在所取得这些成就,他的国内和海外发展战略正逐步得到实现,而业务范围则涵盖了中国的西北五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阿拉伯世界,业务则辐射到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北非阿拉伯国家、地中海东岸地区。

2009年8月8日,中阿网成立三周年,在庆祝中阿网成立三周年的贺词中,卡塔尔驻华大使拉赫曼·穆夫塔赫这样说:中阿网致力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尽管只有三年,但是它在加强中阿友好关系方面的影响和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中阿网一直在为大家中阿两个民族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与合作。中阿网也为阿拉伯和中国企业家提供经贸支持,促进了双方贸易发展并加强了投资活动。中阿网为介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做出贡献,在两个友好的民族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009年10月,由中阿网主办的中阿友好关系图片展在北京成功展出,前驻中东国家的22位大使的150多幅图片记录了他们在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经历,也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中阿网还计划在国内一些城市举办巡展,并编辑出版大型画册《中阿友好之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同样,中阿网计划在2010年1月举办的《中阿友谊的见证:阿拉伯驻华大使图片展》也将反映同样的文化交流主题。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10(首届)中阿投融资博览会暨中阿商品交易会”信息发布会上,秦勇向记者介绍了计划于2010年6月在青岛举办的这次博览会的一些具体情况:本届博览会将开展中阿投融资博览会、中阿投融资高峰论坛、筹建阿拉伯财团与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经济合作联盟、中阿商品交易会、中阿商品交易高峰论坛五项主题活动。目前组委会已收集到博览会主办城市、协办城市融资项目246个,涉及高科技、农业、地产及商贸等领域。

三年弹指一挥间,目前的中阿网发展日益壮大。在国内,中阿网宁夏、内蒙古、陕西、安徽、香港等地方频道相继开通,中阿网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作为中阿网掌舵人的秦勇比更多人体会到这其中的风雨与艰辛,也品尝了其中的欢乐与幸福。矢志将一生投入到中阿交流事业中的秦勇也必将任重而道远。

这位36岁的总裁,以其干练自信的姿态奔波在中阿交流的新丝绸之路上,中国传媒人网总裁徐贝贝这样描绘她眼中的秦勇:他看上去单纯而不失明智;他谦虚温厚而有耐心,他是诚实可靠的;他远避流言蜚语,给予他人赏识和赞扬;他是公平和公正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尹政梁撰文 原文刊于《齐鲁画报》

版权所有©2016-2025 中阿网 | 中阿合作门户网 | China-Arab.com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20024562号
技术支持:易百讯 -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