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国家综合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 个人专栏

《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百年译介出版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25


图片1.jpg       用译介讲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摩洛哥王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

伊本·白图泰是享誉世界的摩洛哥著名旅行家。早在14世纪的600多年前,他年芳22岁时只身离开家乡,遵循先知穆罕默德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的教诲,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时28年时间,行程12万公里,游历遍访亚非欧30多个国家,期间到访过中国的泉州、杭州、广州和北京等地,建立起中国与摩洛哥、与非洲、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

回国后的1354年口述出版了《异域奇游胜览》一书,现书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书中详述了当时中国元朝社会的发展盛况:港湾内船艇相接,帆樯蔽天,风帆与绸伞色彩鲜艳,相映生辉;阡陌住宅,物产丰富,丝绸漆器堪称一绝,价廉物美,远销印度甚至摩洛哥。

有鉴于此,这样一部诞生于600多年前,享誉欧洲及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游记文学名著,且书中专门著有介绍中国元朝社会的部分章节,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的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亲历亲为、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问世500多年间在中国学术界始终无人问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公元20世纪20年代。

简言之,也就是说此书竟然在问世500多年后,世界各国已相继出版了数十种语言版本的基础上,此书才于20世纪2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被一位名叫张星烺的中国学术界著名地理学家慧眼识珠,从德文版引进,继而将部分章节翻译编注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六册古籍中,成为这一学术译介出版领域的开山鼻祖。

此后的1985年,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马金鹏教授自1932年留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时起,便用金石可镂,持之以恒50年的学术精神,终将埃及校订本阿拉伯文版《伊本白图泰游记》译成汉译本在中国出版,以飨敬献读者。

接踵而至的是2009年,著名阿拉伯语学者、资深外交官李光斌受摩洛哥皇家科学院《伊本·白图泰游记》权威研究专家阿卜杜勒·哈迪·塔奇博士委托,用“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将《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阿拉伯文版译成180万字汉语版本,成为中国伊本·白图泰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此,受到摩洛哥王国穆罕默德六世国王陛下赠予的嘉奖函,成为中摩友好人文交流史上,可圈可点,值得传颂令人称道赞誉的特殊人物的特殊故事。

而恰在此时,若从《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1924年进入中国开始算起,当下时光已进入21世纪的2024年,正值百年。此时此刻,中国著名阿拉伯语学者吴富贵教授站在传承中摩友好历史学术译介人物故事的高度,认识到这其中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将伊本·白图泰环游世界探险精神发扬光大,为了将《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故事古为今用,广泛传播,为了保证这部摩洛哥王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世代相传,吴富贵早在10年前便萌生了著书立说编著一本讲述《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百年学术译介出版历史方面的书籍,将这一值得铭记的中摩友好故事世代传承下去。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在 2025年2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一部讲述近百年间中国学术界译介出版《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多语种版本历史轨迹的新书《<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终于问世,这部力作的正式出版,为我国学术界《伊本·白图泰游记》当代研究工作者迅速成才和工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学术空白。

如前所述,中国和摩洛哥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新书《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从《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多语言版本进入中国和在中国译介出版传播的发展历史角度,揭示了中摩友好学术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如前所述,《伊本·白图泰游记》是当今世界流传和读者面最广的文学游记之一。它是摩洛哥大旅行家周游世界亚非欧30多个国家,行程12万多公里,阔别故土,只身旅行在外长达28年时间,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享誉世界的亲历口述历史名著。它诞生于600多年前的14世纪,产生于摩洛哥王国,此期正值中国的元朝时期。后来,随着《伊本·白图泰游记》不胫而走,因其内容广闻博录,继而传遍世界各地,600多年来始终成为一部充满生命活力和表现力,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各国读者喜闻乐见的游记文学作品。

《伊本·白图泰游记》何时传入中国?《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多语言版本是因何译介出版发行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在当代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读者都可从这本2025年在中国正式出版问世的新书中去寻找答案。

在2025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上,《<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这部中国百年译介出版学术著作,吸引了摩洛哥、阿联酋、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有关国家出版商的目光,面对这部闪耀着历史光辉的学术译作,摩洛哥和阿拉伯国家出版社纷纷为向书作者表达了愿意购买该书版权,同知识产权出版社签署版权输出合同,出版阿拉伯文版,在阿拉伯国家发行销售。

为此,中外各界读者阅读后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从20世纪的1924年,到21世纪的2024年。中国学术界百年译介出版历史可在这部新书中一览无余。

二、内容涵盖面广。举凡大到中国历代领导人关心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及其价值,细到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影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话剧作品中的呈现,在中国读者和民众眼中的影响力等,均可在这部新书中多有论述,可以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三、资料新颖翔实,层次清晰,文笔流畅,语言丰富,图文并茂。既有历史研究,又有现状分析;既有宏观综论,也有微观阐述。

四、既有新书作者吴富贵教授对三位中国译者的评价感言,也有三位中国译介学者后代论述先父的回忆文章。

五、附录部分有中国著名阿拉伯语教授、伊本白图泰游记汉译本,多家中国出版社责任编辑讲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汉译本的选题、编辑出版感言。

六、新书问世便得到业界专家学者教授的重视和首肯。专业人士喜爱它,不仅因为书名起的好,还因为新书内容亲切而丰富。阿语界同仁把它看作是中东学界和伊本白图泰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并引以为自豪。

七、新书没有辜负中外各界读者的厚望,为增进中摩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传承传统友谊,为活跃伊本白图泰游记学术研究与交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料,为帮助中国人民更多地深入了解摩洛哥王国和伊本白图泰游记,促进中摩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现代务实合作,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尤其是当下,2025年1月20日,摩洛哥王国航空公司恢复开通了卡萨布兰卡直飞北京的空中航线,摩洛哥政府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至今,社会上关心摩洛哥的广大中国读者和游客,则渴望阅读一本能为他们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中摩友好历史、现状与文化交流提供必要的知识书籍。《<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新书正式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因此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并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值得赞颂!

总之,在中摩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之时,此书中文版在中国的出版问世,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是一部具有史料传承价值的成功之作。拥有更多的读者,产生更大的国际社会影响。

传承中摩友谊 共圆美好梦想

在中摩各方积极努力推动下,《<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新书2025年7月终于装帧成册,与中外广大各界读者见面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谨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知识产权出版社董事长刘超、总编辑刘新民、责任编辑张荣、摩洛哥丹吉尔伊本·白图泰博物馆馆长拉贾·埃尔哈娜什女士、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中摩(伊本·白图泰)友好协会会李若弘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威烈教授,余泳教授、北京大学廉超群教授、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穆赫森教授,摩洛哥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语言、艺术和人类科学学院教授、摩洛哥与中国研究中心院长、摩洛哥阿中友好协会会员福阿德·加兹尔博士为此新书付出巨大努力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和摩洛哥官方和民间友好合作关系具有悠久历史,两国民众之间传统友谊深厚。特别是远在14世纪(600多年前),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行动建立起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进入20世纪的1958年,在中国政府和摩洛哥政府高瞻远瞩的授意下,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而今中摩建交时值66周年,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两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双边合作不断扩展,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典范。

值得提及的是,应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盛情邀请,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于2016年5月11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决定建立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为基础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摩洛哥王国关于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经济、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开启了双边关系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摩洛哥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之一。建交58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摩关系持续发展。中摩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双边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两国各领域合作将迎来新机遇。

有鉴于此,在这种两国关系如日中天的大好形势下,由中国著名阿拉伯语学者吴富贵教授编著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一书,以“传承中摩友谊,共圆美好梦想”为主题是新书出版活动本身就是对中摩传统友谊的一项重要的纪念形式,而其新书《<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更是中摩友好的一份鲜活的历史文献,值得珍藏,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希望这本新书《<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的出版,能为两国人民的友谊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祝愿中摩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

综上所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伊本·白图泰游记》译介出版和科研的齐头并进,建立中国特色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学的日子已经到来。(图/文  吴富贵)

版权所有©2016-2025 中阿网 | 中阿合作门户网 | China-Arab.com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20024562号
技术支持:易百讯 -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