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阿尔及利亚经贸合作的形势分析
2010年,阿尔及利亚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4%,其中出口贸易的增幅为26.2%;同年阿石油出口收入560.9亿美元,占出口贸易总额的98.3%,贸易顺差165.8亿美元。2010年,阿尔及利亚GDP增幅为4.1%,远高于上年2.1%增长;达151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3895美元增至4210美元。
从目前阿尔及利亚的各项经济指标看,无论GDP产值、外汇储备、对外贸易、投资环境和财政状况等都运行良好。目前,国际能源市场活跃,油气价格坚挺,这为阿尔及利亚至少在中短期内继续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的实施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这一连串经济良性指标数字背后也存有一些弊端,或将成为制约阿尔及利亚经济长期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阿尔及利亚经济严重依赖石化工业的畸形发展,致使农业长期徘徊不前,粮食供应严重依赖进口,阿已成为世界5大粮食进口国之一。畸形经济笼罩下的非石化工业严重萎缩,2010年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2.6%。此外,阿“畸形经济”也派生出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如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由于粮食供给不足,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加工业落后,导致上述商品进口不断增长。而消费品进口价格的持续上扬催动居民消费指数、通胀轮番上涨。此外,“畸形经济”引发就业难。工农业萎缩致使就业平台狭窄,高失业率已成为阿尔及利亚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阿政府每年不得不调拨大量资金广开门路,增加就业,以期避免引发社会问题。阿石油储量按目前产量还可以开采约25年,如果没有新油田被开发,在不远的将来“畸形经济”就有可能转变为社会治安状况的“远忧”。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和经济问题。在净化投资环境方面,阿尔及利亚商业竞争平台出现严重倾斜。在经济领域里阿尔及利亚存在较严重的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而这些往往是针对外资企业进行的。近年来,阿政府颁发的一些法规对外商制定的“规矩”不断加码,而授予当地企业的优惠政策却越来越实惠,致使引进的外资急剧下降,许多欲入市外商持观望态度。政府部门人浮于事,效率低。阿尔及利亚的官僚主义普遍,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计划性经济色彩依然十分突出。在某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和阻碍了外国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阿政府在税收上实行自愿申报型税收制度,在法律上实施的法律标准是以民法和宗教传统规范为基础的,因而在纳税和量刑上时常出现争议。这也是西方国家在评估阿尔及利亚社会时,常常认为是阿尔及利亚社会缺乏透明度的两个方面。
阿尔及利亚政局基本稳定,民主政治初步确立,政府能有效地控制全国局势,国内生产和生活秩序基本正常,各项政策得到民众认同。在布特弗利卡总统继续执政并掌控全国局势的基础上,未来国内政局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前不久在阿几个省区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的起因是民众对高失业、高通胀和贫富分化的强烈不满而引发的。动荡发生后,阿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减免税收和行使价格管控使事态得以平息。鉴于阿尔及利亚政局骚乱持续的时间有限,且并未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中阿两国在政治、文化、商务领域里长期友好合作,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中国在阿当地有近5万人,主要从事能源合作、建筑和商务等行业,他们与所在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当地的华商也同使馆保持有便捷、直接的联系,遇到意外可以随时保持联络。绝大部分阿尔及利亚人对中国友好,认为中国企业和个人在阿工作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也是阿尔及利亚向国际舞台展示开放的证明。
但也有人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持抵触情绪,特别是在阿当地尚有众多失业人口的条件下,它们认为是中国工人抢占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市场和就业机会。鉴于此,面对部分当地平民对外国企业怀有敌意,甚至做出一些不友好的举动,我劳务人员有必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